二、名录库专业人员角色难定位。名录库的维护更新工作人员大多数是由其他大专业的同志兼任。这一情况到县一级特别严重,因为只作年报和半年报,中间间隔的时间较长,大多数地方的专业人员把名录库工作当“零工”应付,由于对自己角色定位不准,造成工作责任缺失,使工作停留在敷衍应付的层面,每次做报表的时候,只是从部门要几个新增单位或变更单位填报,对于基础库不做真正的清理。从而严重影响名录库的数据质量。
三、名录库专业运作机制不健全。名录库数据主要来源于工商、税务、民政、编制等5部门,尽管从国家到县都有6部门关于共建名录库的文件,但实际上是统计部门在唱“独角戏”。跑部门,做协调,要数据,终究是“花落”统计,并没有形成一项制度令各部门主动落实。导致该项工作仅仅停留在表面,部门提供的数据对名录库的维护更新难起真正意义上的作用。另一方面,名录库年报和半年报的设计也让它的时效性大大削弱。因为时间间隔太长,报表的重要意义更易让专业人员质疑,加上基层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工作基础薄弱,往往使报表工作流于敷衍。
建议
一、加大对名录库发展方向的研究以及开发应用。只有明确了发展方向才有工作的动力;只有将名录库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并体现出价值才能激发广大工作者的热情和活力。目前,名录库的使用在地方还仅局限在统计系统内部,主要用于为各种社会调查提供调查样本。必须加大名录库发展方向及应用的研究,才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名录库的取数范围,从而最终确定取数途径,减少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避免浪费人力物力。随着名录库维护更新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名录库的不断完善,它的发展方向和应用途径应向社会经济的其他方面延伸,包括为生产、商业等领域提供精确的信息。
二、加强名录库工作机制的创新。一是进一步做好部门协调工作。目前,统计部门与其他部门是一种被动的松散型关系,还存在统计部门向其他部门“讨”数的现象,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统计部门取数难的问题。只有从单位登记的源头上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在单位登记的第一道程序填写好统计部门需要的表格,避免经过部门处理后又需按统计要求重复作业所带来的麻烦和人为障碍,化被动要数为主动取数。二是在取数途径上要有所突破,不应局限和过分依赖部门数据,平时要有意识地收集地方单位的变动情况,如从报纸的单位注销公告可以收集单位的注销情况、从电视新闻可以收集单位新增情况等等。三是要打破名录库年报和半年报的时间限制。不能因为名录库的年报和半年报时间间隔长,就认为名录库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相反,它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发展过程,具有连续性的特点。所以,名录库的工作也是具有连贯性的,需要经常性的维护更新,这样才能满足它动态的规律,并保证它的活力,发挥它的价值。
三、加大专业人员的培训及角色定位。搞好名录库专业的关键因素是人,因此,加大专业人员的培训尤为重要。培训内容不仅定位在业务知识上,还要重点加强责任教育和角色教育。业务知识的培训主要包括专业数据的取数范围和要求,数据的处理流程和方法。责任教育要与统计职业教育和价值取向教育结合,充分认识统计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名录库的维护更新工作,使名录库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一个地方基本单位的构成情况。名录库不同于其他专业,它的数字统计要求不强,强调地是对单位属性指标和数量指标的一个动态管理。因此,要求专业人员不仅仅是一个统计员,还应该是部门关系的协调员,能够上门入户的调查员,必要时还要充当普查员。他的工作方式不仅是坐在办公室处理数据,还需要经常地主动走出去摸底调查,以确保名录库的及时维护更新
我市基本单位名录库前期建设工作总结及未来发展的建议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我市基本单位名录库前期建设工作总结及未来发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