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在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时,教师在大屏幕或(投影仪)上出示观察提纲:看一看,蝗虫的身体表面有什么结构特点?身体分哪三个部分?通过学生观察,教师用模型(或多媒体大屏幕)进行整合。接着观察蝗虫的头、胸、腹三部分,教师出示观察提纲:头部有哪些结构?胸部有几对翅?几对足,各有什么特点?腹部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结构?要求学生分部观察,由前到后、由表及里,边观察边填写观察记录表,两个同学配合好,教师要适时出示蝗虫模型(或大屏幕)给予指导。最后归纳出昆虫的主要特征。
蝗虫外形观察记录表
身体部分
器 官
功 能
头
部
触角( )对
复眼( )对
单眼( )对
解剖的咀嚼式口器实物标本加注名词
前足( )对
胸
部
前胸
中胸
中足( )对
前翅( )对,革质
气门( )对
后胸
后足( )对
后翅( )对,膜质
气门( )对
腹
部
气门( )对(1~8体节)
听觉器官( )对(第一体节两侧)
产卵器(雌性),交接器(雄性)
②关于蝗虫的生理特点的教学。按照蝗虫身体分部,由前向后进行教学,几个主要结构的功能通过两个观察实验和两个生理小实验来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当讲到触角的作用时,教师可演示教材中用蟑螂(或蚂蚁)做的小实验,也可以课前布置学生观察,最后得出结论。蝗虫口器的观察,教师用教学课件(或剪贴图)来指导学生触剖蝗虫的口器,学生观察后再把解剖后分解的口器各部分按顺序贴到表格中的相应位置,注明各部分的名称。教师应及时检查和评分,纠正错误部分。在讲授蝗虫的呼吸系统时,教师在实物投影上指导观察气管:学生用解剖针和镊子将体侧的体壁与内部器官稍稍分开,就可以找到白色、半透明的丝状细管,这就是气管,还能清楚地看到气囊。可用放大镜进行观察,也可制成装片,在低倍镜下能更清楚地观察到气管分支情况和管壁上的几丁质螺旋丝。关于气门的作用,学生先提出假设气门可能与呼吸有关,通过教材中的小实验来验证假设,证明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学生会问蝗虫每一个气门既能吸气又能呼气吗?它是怎样呼吸的呢?最后总结蝗虫胸部有两对气门,腹部有8对气门,前4对吸气,后6对呼气,气体由前向后流动。
板书设计
第六章 节肢动物
第一节 蝗虫
一、形态结构
1.体表:外骨骼
2.身体部分:头部、胸部、腹部
二、呼吸过程
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
第六章第一节蝗虫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由www.yf1234.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第六章第一节蝗虫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