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阅读教材,了解“四五”运动的概况和意义)
师:可出示一些当时的悼念诗词,组织学生朗读。这里提供两首:“神州欲变,风雨已迷天,昏星暗月,红水当空已难显。……妲己想统赤县,自称武则天。长江日夜向东流,聚义群雄在人间。”诗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和政治倾向,抒发难以明言的内心所想。针对姚文元放出“清明节是鬼节”、“送花圈是四旧”的压制性言论,有的诗词问道:“谁说清明是四旧?谁说清明习惯臭?年年奠祭我先烈,今发禁令何理由?莫道《文汇》亮鬼火,自有人民写春秋。寄言魑魅慢猖狂,勿学林贼把命丧。”
师、生:(共同概括“四五”运动的特点和实质)“四五”运动是全国人民抗议“四人帮”反革命活动的集中表现,是在党的正确领导(通过党员个人和基层党组织的活动体现出来)下发生的。斗争的表现形式是悼念周恩来,斥责“四人帮”,而实际上表明人民对“文化大革命”极“左”错误的反对,对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正确领导的拥护。
3.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师:朱德、毛泽东相继逝世后,江青集团加紧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10月,在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下,华国锋、叶剑英等人代表人民的意志,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举国欢腾,大快人心。
4.“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恶果
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教材关于“文化大革命”性质、严重后果的评述。然后自由发表对“文化大革命”的看法及评价)
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导思考)
(1)“文化大革命”曾经被称颂为“伟大的革命群众运动”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是不是贬低了群众,否定了群众运动?(认识要点:“文化大革命”从表面上看,确有亿万群众参加,轰轰烈烈,但深究共实质,它根本不是什么真正的群众运动。真正的群众运动应当反映和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1966年,我国国民经济基本克服困难局面,出现全面高涨。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正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在这种形势下,却去发动群众进行“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显然同中国的客观历史进程和广大群众的要求背道而驰。所以,人们把“文化大革命”的“群众运动”称为“运动群”,是符合实际的,也是寓意深刻的)
(2)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功绩和晚期所犯的错误?(认识要点: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领导新中国实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他关于我国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正确重大理论和决策,对于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毛泽东晚年关于阶级斗争的“左”倾理论,导致他在60年代中期对中国形势作出错误分析,认为中国已经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他从维护社会主义的纯洁性观点出发,发动了给中国革命和建设带来巨大灾难的“文化大革命”。总的看来,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团智慧的结晶,它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得到丰富和发展)
师:正像历史的进步往往伴有历史的曲折一样,历史的失败也会从历史的进步中得到补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终于在“文化大革命”的阵痛中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粉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