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历史教案七年级历史教案七年级历史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七年级历史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浏览次数: 837次| 发布日期:06-12 15:16:38 | 七年级历史教案
标签:初一历史教案,初中历史教案,http://www.yf1234.com 七年级历史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4、清朝前期,我国疆域西跨葱岭,西北抵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达外兴安岭及
 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至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赤尾屿等,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第八学习主题第14课 封建帝国的危机
1、 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康乾盛世“。表现为:A农业方面:①水稻等粮食作物产量进一步提高\;②棉花种植面积扩大\;③甘薯、玉米、马铃薯、烟草等作物的种植不断推广。B手工业:①制瓷中心景德镇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工艺水平有了新突破。②南京成为新兴的丝织业中心。③松江、无锡等地棉布畅销各地。C商业:商品流通更广泛,商业更发达。
2、 清朝由“康乾盛世“走向衰落的原因:乾隆中期以后,土地兼并严重,统治集团奢侈,
  吏治败坏,军队腐朽,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强大的清王朝迅速走向衰落。
3、 闭关锁国政策
原因:①根本原因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清政府认为无需与外国贸易
②为了打击郑成功等沿海抗清力量③为了抵御西方国家的入侵。表现:清朝初年实行
严厉的“海禁“政策,禁止商民出海\;到乾隆年间只开放广州一处,并颁行限制外商
活动和国内商民出海贸易的条例、章程,形成了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
影响:①曾在抵御外国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②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10课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1.1368 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建立了明朝,年号为洪武。
2.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被朱元璋(人名)废除。
3.明成祖时,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设立了内阁。
4.明朝的“厂卫“制度是东厂、西厂、锦衣卫等特务机构的合称,职权很大。
5.明朝统治者加强君权的主要措施有:
(1)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2)明成祖时,设立内阁\;
(3)利用厂卫制度\;
(4)实行八股取士\;
(5)大兴文字狱。
6.建立后今的统治者是努尔哈赤\;改国号为清,改女真族名为满洲的统治者是皇太极。
7.清军入关的时间为1644 年。
8.明清两代,曾作为政府的中枢机构是内阁。
9.明太祖废丞相,撤中书省的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
10.清初,使皇权受到限制的机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

七年级历史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由www.yf1234.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www.yf1234.com 11.清朝皇帝为什么要建立军机处?(课本P62)
12.八股文的内容和形式有何特点?(课本P62-63)
13.文字狱的危害有哪些?(课本P63)
14.阅读系列顾炎武抨击八股取士的材料:“八股之害等于(秦朝)焚书坑儒,而败坏人才有甚于(秦朝)咸阳之郊所坑者。“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以上材料中的“焚书““咸阳之郊所坑“指的是什么?(答案:焚书坑儒)
(2) 你认为顾炎武对八股取士的抨击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案:正确。课本P63)
第11课 明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1.1405 年,郑和率领船队从刘家港(今江苏太仓境内)出发,第一次出使西洋。
2.郑和先后七次远航,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3.早在唐朝时,我国就有人到南洋谋生。
4.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并宣扬国威。
5.试评价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位。《走》P62(为什么说郑和不愧为世界杰出的航海家?)
第12课 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
1.1662 年,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2.1561年,戚家军在 台州九战九捷,基本扫清了浙江沿海倭寇。
3.17世纪中期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以雅克萨、尼布楚为据点,建立城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七年级历史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