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历史教案七年级历史教案第十七课 明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第十七课 明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浏览次数: 507次| 发布日期:06-12 15:15:40 | 七年级历史教案
标签:初一历史教案,初中历史教案,http://www.yf1234.com 第十七课 明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都城:南京(回忆南京城名字的变化:吴——建业,东晋、南朝——建康,元——应天,明——改名为南京)

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年号:洪武。

这样,朱元璋从农民领袖变为封建皇帝。

同年秋,明军攻入大都,元朝在全国的统治至此结束。元顺帝逃到塞外,仍称元朝,史称北元。

通过以上的学习可以看出:元末的腐朽统治导致了红巾军起义的爆发,起义的迅猛发展最终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从1368年——1387年,明朝又用近二十年的时间,完成了统一。

过渡:明朝建立后,明太祖为巩固统治,是怎样加强君权?(显示大屏幕第二个问题)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板书)

1.改革机构(板书)

(1)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板书)

师问:行省制度始于何时?为什么要废除?

生答:行省制度始于元朝,它统一管辖一个省的行政、财政和军事,职权极重,不利于中央集权。所以,明太祖下令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都直属中央。

师问:三司指什么?有什么职能和特点?

生答:三司——指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财政、司法、军事,三司长官地位平等,共商一省事务,都直接对皇帝负责。

(2)中央:废丞相,设六部(板书)

师问:丞相制度始创于何时?为什么要废除?

生答:丞相制度始创于秦朝,此后曾多次发生丞相专权,皇帝大权旁落的现象。为防止此类事情的重现,加强君权,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了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从中央到地方,权力都集中于皇帝一人,君权空前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师问:既然废除了丞相,为何又设殿阁大学士?

生答:由于全国军政大权集于皇帝一人,致使政务十分繁忙,遇事无人商量。所以,明太祖另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但无实权。

教师补充:明成祖时,阁臣可参与机务,协理朝政,逐步形成内阁制度。
过渡:明太祖不仅改革机构,还严惩贪官污吏。

2.明太祖严惩贪官污吏(板书)

让学生阅读教材,思考:明太祖为什么要这样做?可讨论。

生答:明太祖严惩贪官污吏,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明朝的封建统治。因为官吏贪污,不仅侵犯了明王朝的经济利益,而且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会激起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威胁到明朝的统治。

教师可补充:由于明太祖出身于社会下层,深知官场腐败会激起人民反抗,所以,他对贪官污吏严惩不殆。有一次,他查出一个县官贪污,便下令杀掉那个贪官,并剥下他的皮塞满稻草,挂在衙门公堂的旁边让下任县官引以为戒。

第十七课 明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由www.yf1234.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www.yf1234.com

过渡:为使明王朝长治久安,明太祖还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3.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板书)

让学生阅读“锦衣卫和东厂”一目,找出目的、职能和特点,教师归纳。

(1)目的:监视官吏和镇压人民。

(2)职能:「锦衣卫」是由皇帝的侍卫亲军组成,归皇帝直接指挥。它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等事。

[厂]是一个缉捕“叛逆”的特务机构,由皇帝的亲信宦官组成,也归皇帝直接控制。东厂是明成祖时设立的,西厂是后来明宪宗时设置的。

(3)特点:都由皇帝直接指挥。

让学生阅读教材,加深理解明朝特务活动的猖撅。

过渡: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又一表现是“八股取士”。

4.八股取士(板书)

思考:科举制始创于何时?到明朝时有何变化?如何认识这些变化?

生答:始创于隋朝,到明朝时仍沿用科举制选拔官吏,但有变化,采取八股取士。

指导学生看教材“八股取士”一目,明确“八股文”的含义,弄清八股取士的目的,并认识其危害。

(1)[八股文]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的人不能有个人见解。文体要死板地分成八个部分,叫作“八股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第十七课 明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