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政治教案八年级政治教案犯罪与刑罚

犯罪与刑罚

浏览次数: 882次| 发布日期:06-12 13:41:28 | 八年级政治教案
标签:新课标八年级政治教案,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http://www.yf1234.com 犯罪与刑罚,

  孙某的行为不是一般违法行为,而是犯罪行为。因为,它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并受到了刑罚处罚。人民法院判处孙某有期徒刑的依据是刑法。

  教师从这里适时引入新课。本节课我们学习犯罪,刑法、刑罚的关系。       

  第二步,介绍我国刑法及其意义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7,并填写下表:

刑法的定义

第一部刑法颁布时间

现行刑法颁布时间

刑法的任务

刑法的意义

         

  教师检查学生填表情况,并进行总结:

刑法是一国家名义规定什么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是国家的基本法律之一。

犯罪与刑罚由www.yf1234.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www.yf1234.com

  我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卫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概括起来就是惩治犯罪、保卫人民。

  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第三步,明确犯罪及其特征。

  1、什么是犯罪?

  请同学判断: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并适时引出犯罪的概念。

  违法行为是指一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而犯罪行为则是指违法行为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所以,并非所有违法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投影二:

  我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教师提问:从投影中你能概括出犯罪的特征吗?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归纳。)

  2、犯罪的特征

  第一,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这是犯罪的首要特征,也是它的本质特征。这一点把犯罪行为与其他违法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区别开来。判断一个人是否犯罪,首先要看他是否实施了某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如果没有实施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就不能认为是犯罪。

  须指出,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包括两种情况:其一,是指危害社会的行为已经造成了社会的危害,其二,是指危害社会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如犯罪的预备行为和某些犯罪未遂。

  案例材料:

  未成年人犯罪未遂,要追究刑事责任吗?(详见扩展资料)

  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即刑事违法性。

  看教材P98“想一想”:怎样衡量一种违法行为是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同学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刑事违法性,是区分犯罪和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标志,即当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达到触犯刑法的严重程度时,这种行为才被定为犯罪,没有达到触犯刑法的程度,就不认定为犯罪。

  第三,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刑罚当罚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犯罪与刑罚

《犯罪与刑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