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知识大全频道免费教案数学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版《比例尺》教学设计之一

北师大版《比例尺》教学设计之一

浏览次数: 379次| 发布日期:10-05 21:45:56 |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标签:六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http://www.yf1234.com 北师大版《比例尺》教学设计之一,

比例尺
教学内容:教材6—8页例4—例6,做一做,练习二第1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正确地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

  2.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知识,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测量和画图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看地图、平面图,渗透爱祖国、爱学校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正确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设未知数时长度单位的使用。

教具学具准备:1.投影仪及投影片;2.一些比例尺不同的地图或本校、本地区的平面图。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投影出示)

  1.1千米=( )米 1分米=( )厘米

  1米=( )分米 1厘米=( )毫米

  2.30米=( )厘米 300厘米=( )分米

  15千米=( )厘米 40毫米=( )厘米

   

  二、探究新知

  导入:(出示准备好的地图、平面图)同学们请看,这些分别是祖国地图、本省地图和学校的平面图。在绘制这些地图和平面图的时候,都需要把实际的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画在图纸上。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在图纸上。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例尺。

  板书课题:比例尺

  (一)教学比例尺的意义

  1.教学例4

  (1)出示例4: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面上10米的距离。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2)读题回答:

  这道题告诉了我们什么?要求什么?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3)根据题中所给条件,想一想:

  ①要求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能不能直接用题中给出的两个数列式:为什么?应该怎么办?

  学生回答:因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不同,所以不能直接列式,要先把它们化成相同单位,再化简。

  ②是把厘米化成米,还是把米化成厘米?为什么?应该怎样化?学生回答:因为把米化成厘米后,实际距离仍是整数,计算起来比较方便,所以把米化成厘米。10米=1000厘米

  板书:10米=1000厘米

  (4)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答: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1∶100。

  2.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1)教师说明:

  ①因为在绘制地图和其它平面图时,经常要用到“图上和实际距离的比”,所以就给它起了个新的名字——比例尺。

  (教师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后面板书:=比例尺)

  ②有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③图上距离实际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得到的最简单的整数比。

  (2)教师出示导课时所用的比例尺不同的地图和本地、学校的平面图,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比例尺各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比例尺的前项都是多少?

  (3)教师指出:

  ①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②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如例4中的10厘米∶10米,要把后项的10米化成1000厘米后,再算出比例尺。

  ③比例尺的前项,一般应化简成“1”。如果写成分数的形式,分子也 

[1] [2]  下一页


北师大版《比例尺》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