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11《草船借箭》

11《草船借箭》

浏览次数: 167次| 发布日期:09-07 18:21:04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11《草船借箭》,
  问:相符吗?(相符)用上“果然”表现事实与诸葛亮所预料完全相符。
  (3)齐读句子体会。
  3.师介绍:鲁肃是东吴的一员大将,他为人忠实、守信,正因为诸葛亮知道鲁肃的为人,所以才料到他不会把此事告诉周瑜。用上“果然”一词也表现了诸葛亮——板:知鲁肃人
  4.到现在,借箭的计划已有条不紊地准备就绪。齐读第二段体会。
  五、学习“识天象”
  1.师:(指小黑板上①④句)诸葛亮曾担保三天管保有十万枝箭,可第一天没有动静,第二天仍不见动静,直到(引读)——
  2.指名读6-7节,说说诸葛亮为什么选在第三天四更时候出发?
  板:四更时候(这时候江上大雾弥漫。)
  (1)板:大雾弥漫
  (2)这时候江上大多弥漫到了什么程度?(引)——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3.有了这样的大雾会有什么结果呢?与借箭又有什么关系?
  出示: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所以……
  先默读6、7节,然后四人一组讨论用多种方法来补充完整句子。
  所以选择第三天四更出发。
  所以把船靠近曹军水寨。
  所以叫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所以曹军才不派兵出来。
  ┇
  ┇
  4.显然,大雾弥漫这一气候的变化正是借箭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也是诸葛亮选择第三天四更时分出发的原因。
  (1)诸葛亮是什么时候决定这一时间出发的?(三天前立军令状时。)为什么?
  (2)早在三天前,诸葛亮就预测到三天后有一场漫天大雾,这要归功于他识天象,了解天气变化情况。
  板:识天象
  (3)齐读小黑板上第①、④句,体会诸葛亮识天象的神机妙算。
  5.正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诸葛亮在天还没亮时,把船靠近曹军水寨,并怎样布船?引读书中有关句子。(船头超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
  (1)看示意图1。(显示出船头朝西,船尾朝东。)
  这样布船的目的是什么?(准备受箭)
  (2)引读,可这样布船,船队离曹太近了,鲁肃不禁吃惊他说:(引)“……”,可诸葛亮却笑着说:(引)“……”。
  六、学习“知曹操”
  1.这是诸葛亮的预料,事实又是怎样的呢?引读——(曹操在营寨里……箭好像下雨一样。)
  2.“虚实”是指什么?
  “虚”与“实”是一对反义词,“虚实”表示内部的实际情况。
  文中指哪一方面看不清哪一方的虚实?
  用“~~~”划出诸葛亮一方的内部实际情况。
  “20只船……排在船上的两边。”(第四节)
  3.这样少的兵士,船上又没有什么武器,曹操丝毫不用害怕,可他为什么不敢派兵?口头完成填空。
  出示:
  曹操之所以不敢轻易出动,是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别人还也许有派兵的可能,而曹操是绝不会派兵的,因为曹操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
  4.现在你们看事实与诸葛亮的预料又一一相符,这就可用上刚才我们学的一个词?(果然)请根据这一内容用“果然”造句。
  5.诸葛亮能预料得如此之准,就是因为他知道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
  板:知曹操性
  6.这时曹操是怎么做的,诸葛亮又是怎么做的?
  指名一人读曹操的句子,大家齐读诸葛亮的句子,配合读第8节。
  7.看示意图2: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师:这时诸葛亮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是为什么?(一边受满了箭,让另一边再来受箭。)
  这不禁使我们想到诸葛亮向鲁肃借草船时说:“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
  现在你能说说这个“妙”,妙在何处吗?
  排在两边的草把,更利于多受些箭,用青布幔子遮着,让敌人看不清虚实……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11《草船借箭》

《11《草船借箭》》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