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代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代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浏览次数: 105次| 发布日期:09-07 18:20:39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代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五)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熟读课文,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背诵《矛与盾》全文。
  2.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则寓言《郑人置履》。(板书课题)谁能解释一下题目的意思?(有一个郑国人买鞋)他是怎样买鞋的呢?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想一想,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哪些词句不理解?提出来讨论。
  2.检查自学情况。
  ①指读短文。(要读通句子)
  ②本文讲什么事?(有个郑国人去买鞋,到集市上不相信自己的脚而相信尺码,最终没有买到鞋的事。)
  ③质疑。(师生归纳问题。)
  (四)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词句和短文内容。
  2.交流:教师应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理解:“郑人有且置履者”,意思是:“有一个郑国人打算买一双鞋”或“有一个打算买鞋的郑国人”均可。“已得履”,“已经拿到了鞋”。“乃曰”是“于是说”的意思。“及反”是“等到返回来”,“人曰”即“有人说”。“何”是“为什么”。
  译成白话文。(有一个郑国人打算买鞋,先自己量了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上才发现忘了拿尺码。他拿到了鞋说:“我忘了拿尺码了”,于是,返回家里取尺码。等到返回时,集市已经散了,因此他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那个人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什么地方?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具体情况下应采取具体的办法。)
  4.指导朗读。背诵短文。(读出买鞋人的可笑。)
  (五)总结、扩展
  1.郑国那个买鞋人和楚国卖矛和盾的人同样可笑。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举例说一说。
  2.总结学习方法。
  ①我们已经学过两篇古文。回想总结一下,我们是怎么学的?(讨论)
  ②交流,师生总结:
  “释句意——通全篇——感情读。”
  以后,我们学习古文要按着这个学习思路进行。
  (六)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提示“寓”、“誉”、“遂”字字形,“寓”字第10笔是“竖”。“誉”上半部不能少一点,“遂”里面“点、撇”不要丢掉。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代寓言两则》教学设计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上一页  [1] [2]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代寓言两则》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