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调研报告范文,调研报告格式,http://www.yf1234.com
有关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的探讨,
①在筹备期间,由两次请示、两次批复,调整为一次请示、一次批复。由于筹备期间不确定候选人,只提出具备资格的建议人选,所以,不报送关于人选的请示
(二请)。
②在会议期间,由一次大会、一次投票,调整为三次大会、三次投票。在会议期间,要推选候选人、选举支部委员会、产生书记,需要召开三次全体党员大会,进行三次投票选举。
③在人选的提名上,由党员推荐调整为党员自荐。乡镇党委不直接提名具体人选,而是通过制定人选标准,树立用人导向,鼓励党员自愿报名,参加竞争。
④在人选确定过程中,由党员民主在先、组织决定在后调整为组织把关在前、党员群众民主选择在后。乡镇党委根据党员自荐情况组织审查,将符合条件的党员提名为建议人选,再由党员(村民代表)大会投票推选候选人。
二、主要收获
1.圆满完成了村级党组织的改选换届任务
去年全市共有564个村级党组织改选换届,有267个村实行“人选双推”,279个村采用了“直推直选”的办法;有510个村由全体党员直接选举书记,216个村实行差额选举书记。有562个村选举一次成功,占总数的99.6%。
2.改善了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结构
从选举结果看,选出的1821名委员,平均年龄为45.7岁,比上届下降了2岁。其中,35岁以下的委员有195人,占总数的11%,比上届增加了98人;高中以上文化的740人,占总数的40.6%,比上届增加了187人。这是我市村级党组织班子结构变化最大的一次,农村干部的年轻化、知识化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3.增强了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的群众观念和责任意识
实行“委员自荐,人选双推,书记竞选”,以民主的方式把群众信任、拥护的党员推荐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新当选的委员是经过党员和群众层层推选产生的,班子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战斗力大大增强。同时,由于改进选举方式后,党员有了选择权,群众有了推荐权,党员群众对村党组织班子的监督和约束更加直接、有力。促使村支部班子重视村民的利益和要求,只有不断增强群众观念和责任意识,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才能赢得党员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三、几点启示
1.只有坚持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时期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需要
党的十二大以来,党内选举方式变化不多,而农村的社会和经济生活却发生了质的飞跃,农民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增强,农村社会民主进程逐渐滞后于经济发展。村级党组织的产生方式必须适应新形势需要,让党员真正“当家作主”,把村民参与了解党内生活变为可能,使党组织的决策管理更民主、更科学,这样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只有相信群众、尊重党员群众的民主选择,才能实现组织意图与群众意愿的有机统一
做好换届选举工作,必须要认清组织意图与群众意愿的关系。如果我们的组织意图不是多数党员群众的意愿,就不能得到党员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再好的意图也难以实现。因此,在换届选举过程中,要时刻把充分发扬民主放在首位,倾听党员群众的呼声,通过党员群众充分行使建议权、批评权和监督权,规范党组织的工作,进而,实现组织意图与群众意愿的有机统一。这不仅是推进基层民主进程的需要,也是做好当前农村社会稳定工作的需要。
3.只有选好人、用好人,换届选举工作才能有实效、有作用
村级党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能否选好配强班子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各级党组织应充分利用换届选举这一有利时机,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努力提高素质、完善结构,真正把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真心为群众办事,受群众拥护的党员选上来。只有这样,换届选举才不是“走过场,走形式”,才能充分发挥党代会和党员大会的作用。
选举制度是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进选举方式,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党员群众的民主素质及党组织的思想观念等各方面的影响和制约。要真正建立起能够充分反映党组织和党员群众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需要我们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做更扎实的工作,付出更大的努力。
有关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的探讨
有关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的探讨
浏览次数: 839次|
发布日期:09-06 11:54:04 |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