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档中心范文工作报告调研报告赣西名山开发的可行性报告

赣西名山开发的可行性报告

浏览次数: 780次| 发布日期:09-06 11:51:27 | 调研报告
标签:调研报告范文,调研报告格式,http://www.yf1234.com 赣西名山开发的可行性报告,
  4、恢复仰山之行宫,供香客之许愿
   “仰山行宫”位于钤冈岭山顶,也称仰山行祠,据县志记载,早在汉文帝刘恒年间,“仰山二神”就开始在钤冈岭立祠。这是分宜县最早的一座寺庙,比昌山庙还早一百七十年。
       封建社会,每年春秋两季的仲月望日(即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日),袁州一府四县的名流绅士都要上山祭祀,供奉仰山菩萨。公元820年,唐宪宗元和十五年,韩愈被贬官到袁州任刺史。适逢久旱,田园枯槁,饿莩载道。韩愈闻悉钤山有灵,便率袁州官绅步行跋涉,到钤山祭祀仰山庙,求天神保佑,普降甘露,祷告后果然下大雨,人们均奔走相告,钤冈岭的名声,也就更响了。重建仰山之神庙,并恢复山顶一座早已倒塌的钤西庙,供善男信女烧香拜佛。
      
  5、雕石狮于万年,呈古桥之雄姿
       分宜老城东门外有一座横跨袁河、沟通南北的十一孔大桥——万年桥,处于钤山南面脚下,是严嵩在明朝嘉靖年间修建的。桥的两头双狮雄踞,桥的两侧雕栏玉砌,至今四百多年。
       1958年因修筑江口水库,县城迁拆,大桥也因此破损严重。护栏拆尽,雄狮离异,桥的中拱也被炸塌,成了破桥一座,名胜不名,终年泡在水中。然而所剩部分还是坚如铁铸,不少人依然泛舟前往,一睹雄风。如重雕石狮于万年桥,再展昔日这雄风,令人无愧到此一游。 
  6、扩钤麓之书院,现钤山之文风
   钤冈岭之有名,乃人之有名。分宜人历来民风纯朴,好学之风甚浓。建县千余年,分宜建立的第一座书院,就叫钤冈书院,后又改名为钤山书院。而到明朝时,严嵩所创立的袁州府内最大的书院因在钤山之麓而取名为钤麓书院。严嵩对钤山算是情有独钟,早年住的地方叫钤山堂,后来出的书叫《钤山堂集》。当时的江西提学使邵宝写了一篇《钤山堂记》,而另一位提学李梦阳则写了一首《钤山堂歌》,均极富文采。
  7、建黄金河岸,供游人之娱乐休闲
   钤阳湖占地面积达5万公顷,属仙女湖上游,比国家级风景区仙女湖还大1万公顷。伫立钤山之巅,钤阳湖万千气象尽收眼底,天水一色,碧水鳞浪中,三两小岛点缀其间,如一幅动静相宜,空旷辽阔的山水图画,令人遐思万千。特别是傍依钤山的沿山河岸,可谓称之“黄金河岸”,是天然的游泳场地,比起北方若干地方的黄金海岸有着异样的风情与独特的开发价值。若乘游艇于水中,看万年之古桥,赏四周之青山,犹如世外桃源,心旷神怡。
  8、还炮台之原形,见军事之要塞
   钤山依山环水,山高路迥,因此文人喜爱钤山,武者也看重钤山。抗日战争时节,为了使人们能掌握时间,当时的县政府在钤山顶设立了一门土大炮,每天在山顶打一炮,叫午时炮。而且,在山上的祠庙,设立了防空哨站。炮台、战壕现如今依然清晰可见。
  9、护天然之林木,改山岭之林相
   钤冈岭地处原分宜县老县城中心,历来为当地风景区,故先人对其多次改造,使之风景如画。山上各种的奇花异草、千变万化的森林,令人叹为观止,我们应妥善地保护好天然景象。但钤阳岭的森林色彩缺少变化,为此我们须实行林相改造,使之成为春晓“松拱一天翠,草生万壑青”,夏日满山青翠欲滴、绿树成荫,秋色层林尽染、分外妖娆,冬韵银装素裹,色彩斑斓的图画。
  三、设计特点
  1、与山树、水域相配合,组织特色空间,保持较为完好的水环境和岸线植物景观效果,追求建筑与环境的协调。
  2、要刻意塑造返朴归真的自然野趣,选用地方特色建筑材料,控制好建筑体量,外观造型和建筑高度,建筑外观处理尽可能简洁明了,色泽能够有效的融入周边环境。
  3、体现分宜吴楚文化结合的地方民俗特色。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赣西名山开发的可行性报告

《赣西名山开发的可行性报告》相关文章: